- 积分
- 12813
- 经验
- 点
- 威望
- 点
- 金钱
- 两
- 魅力
- 点
- 金币
- 元
- 性别
- 保密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09-11-29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|
沙发

楼主 |
发表于 2015-6-12 20:20
|
只看该作者
| 来自山东
“吉湾一号”CPU
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:我有一颗中国“芯”,请叫我“吉湾一号”,家在长春高新区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。其实,我是东北三省第一颗32位的CPU……不是CEO,是CPU,学名叫中央处理器,是电脑里的核心配件。在经过五年之久的“孕育”后,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。
2015年我的终端产品上世后,就会彻底打破国外CPU高价垄断市场的局面,我的价格只有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,安全系数高、性价比高,用句歌词来表达我的心情:“我的未来不是梦!”
我有一颗中国“芯”
性能超过设计预期
我来自于长春吉湾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开发设计。目前,经过全面的上电、功能、稳定性及性能测试等全方位“体检”,我的内测版已经成功流片,还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,主要性能甚至超过了设计的预期。
这是我的“名片”:先登陆《**国际知识产权局》网站,在“集成电路专利权公告”里可以查阅到我的出生证明,这里详细记录了我的出生过程——设计完成日为2014年2月4日;设计申请日为2014年5月23日;公告日为2014年8月20日。
最让我自豪的是,在权利人国籍中显示的是中国,地址为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。这就意味着,我是彻彻底底的本土技术研发出来的,老乡们听着是不是特自豪。
研发人员都咱长春人
没有海归没有院士
从我国第一颗集成电路诞生起,技术核心多由海归和院士们拥有,而我则不同——“孕育”我的设计团队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,既无海归背景,也没有超高的学历,由一群年轻人组成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对计算机特别挚爱,且全部是土生土长的咱长春人。实现了东北最高性能CPU的研制,这可以被称为跨越性的里程碑。
明年终端产品上市
可用于电脑手机
在体验区,我被连接了多个插头和导线进行调试。瞧,我的清晰度、流畅度都比售价几百美金的国外CPU们还要好,参观的人都夸我。
我的外表挺朴素,在绿色的评估板上,那个方方正正的黑色小片就是我。在2015年,我将被装在一个长相类似于路由器的小黑盒子里,以计算机的身份走向市场;今后,我还会以机顶盒、MP4等身份亮相,向家庭甚至是手机进军。
打破国外CPU高价垄断
售价仅为同类产品十分之一
要说我为啥这么自豪,以前,几乎所有电脑都要使用外国生产的CPU,价格高,近年来安全性也备受争议。CPU一直以来被视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两弹一星级技术,我国企业掌握此技术的时间也不过10年左右,在电子业设计相对薄弱的吉林省,想要研制出CPU更难。
作为一种安全可靠、性价比高的核心处理器,我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国际垄断,对外赢得了国际话语权——集安全、无后门、价格低几大特点,终端产品将可替代PC,今后可作为政府、企业等自主可控的办公系统基础,而价格仅是同类高端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。
“这么便宜效果还很好,‘吉湾一号’CPU的性价比很高。”吉林大学电子学院微电子系教授常玉春这么评价我。
5毫米见方芯片上
连接几十公里长微米细线
我的研发难点在于,不仅实现要功能应用,还要低功耗、高速度、高密度、高可靠性。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PU,还要避开国外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模块,在短时间内完成创新的复杂设计,难度极大,几乎是业界公认的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
到底有多难?举个例子吧,我的“芯”虽然只有5毫米见方,但上面布满了几十微米粗细的细线,相当于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。这种细线的长度接起来将有几十公里长,有几万个接头,谁与谁相搭配,复杂程度可见一斑。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不能犯,否则就前功尽弃了。
相关链接
CPU即中央处理器,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,电脑中的核心配件。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。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、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。 |
|